骨髓纤维化 (髓纤,骨髓硬化症,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发病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血液内科

疾病用药:白消安片

疾病自测:骨髓纤维化自测

  

医生如何诊断骨髓纤维化?

原发性髓纤

采用WHO(2016)诊断标准,包括纤维化前和明显纤维化两个时期。

纤维化前期(早期)诊断标准

需符合3条主要标准和至少1条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

  • 有巨核细胞增生和异形巨核细胞,无明显网织纤维增多(≤MF-1),骨髓增生程度和年龄调整后增高,粒系细胞增殖而红系细胞常减少。
  • 不能满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髓性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无粒系和红系病态造血)或其他髓系肿瘤的WHO诊断标准。
  • 有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或无这些突变但有其他克隆性标志,或无继发性骨髓纤维化证据。

次要标准:

  • 非合并疾病导致贫血。
  • 白细胞计数≥11×109/L。
  • 可触及的脾肿大。
  •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

纤维化明显期诊断标准

需要符合3条主要标准和至少1条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

  • 巨核细胞增生和异形巨核细胞,常伴有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MF-2或MF-3)。
  • 不能满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髓性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无粒系和红系病态造血)或其他髓系肿瘤的WHO诊断标准。
  • 有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或无这些突变但有其他克隆性标志,或无继发性骨髓纤维化证据。

次要标准:

  • 非合并疾病导致贫血。
  • 白细胞计数≥11×109/L。
  • 可触及的脾肿大。
  • 幼粒幼红血象。
  •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

继发性髓纤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容易继发骨髓纤维化。

PV后骨髓纤维化的诊断标准

必要条件:

  • 之前存在符合WHO标准的PV诊断;
  • 存在2~3级(0~3级分级法)或3~4级(0~4级分级法)的骨髓纤维化。

附加条件(需要两个):

  • 贫血或不再需要持续放血疗法(在没有细胞减少治疗的情况下)或细胞减少治疗;
  •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 出现可触及的脾肿大,或脾较前增大≥5cm(脾尖距左肋缘的距离)肋缘或新出现的脾肿大;
  • 以下3种症状出现1条以上:①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②盗汗③不明原因的发烧(>37.5℃)。

ET后骨髓纤维化的标准

必要条件:

  • 之前存在符合WHO标准的ET诊断;
  • 存在2~3级(0~3级分级法)或3~4级(0~4级分级法)的骨髓纤维化。

附加条件(需要两个):

  • 贫血,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线下降≥2g/dL;
  •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 出现可触及的脾肿大,或脾较前增大≥5cm(脾尖距左肋缘的距离);
  • LDH增加(高于参考值);
  • 以下3种症状出现1条以上: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盗汗;不明原因的发烧(>37.5℃)。

其他基础疾病或病因

例如有机溶剂、电离辐射、结核、转移癌等,均可以引起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可通过:

  • 有骨髓纤维化的症状。表现化进行性贫血,消瘦,乏力,脾脏肿大,并引起左上腹胀等;
  • 髓外造血的表现,如肝脏、脾脏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 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
  • 骨髓穿刺表现为干抽(多部位),活检证实为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等诊断。
  • 骨髓纤维化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两者均可引起脾大、巨核细胞计数增高,外周血中出现中幼、晚幼粒细胞。但慢粒患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白细胞增高水平更高,红细胞形态正常,骨髓纤维化程度轻。

    骨髓转移癌

    两者均可引起贫血、脾大,外周血中可见幼红、幼粒细胞。但该病一般病程较短,骨髓中可找到癌细胞,因癌转移继发的骨髓纤维化往往较为局限。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两者均可引起贫血、骨髓增生降低,外周血可出现幼稚细胞。但该病通常起病较急,肝脾大不显著。可通过骨髓穿刺活检辅助鉴别。

骨髓纤维化相关视频更多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欧晋平 血液内科

1004次播放

骨髓硬化症严重吗
骨髓硬化症严重吗
王婷 血液内科

651次播放

骨髓纤维化相关音频更多
骨髓穿刺术是检查什么

骨髓穿刺术是检查什么

李红冬 内科 280次播放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症状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症状

李红冬 内科 461次播放
骨髓纤维化相关问答更多
张晓乐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Q骨髓纤维化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
A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包括应用羟基脲,来那度胺...

李冰 李冰 主治医师
Q慢性骨髓炎患者的饮食
A

一定要不能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热...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