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纤维化 (髓纤,骨髓硬化症,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发病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血液内科

疾病用药:白消安片

疾病自测:骨髓纤维化自测

 原发性髓纤目前尚缺乏能阻止疾病进展的有效措施,主要通过减轻贫血,改善肝脾肿大及骨髓造血功能来缓解患者症状。继发性髓纤主要通过控制原发病进行治疗。

骨髓纤维化急性期如何治疗?

该病急性期病情凶险,且无有效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支持治疗、试验性治疗和姑息治疗缓解患者症状。可对部分患者进行诱导化疗,或待病情转至慢性期时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纤维化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严重贫血或症状多的贫血可输注红细胞,血小板低下患者可输注血小板。需要注意的是依赖输注红细胞改善贫血患者应配合贴螯合剂治疗。

骨髓纤维化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改善贫血

  • 雄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可促进幼红细胞分化成熟,同时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常用的有丙酸睾酮、司坦唑醇、达那唑、羟甲烯龙等。缺点在于起效较慢,需要3~4个月,且疗效与骨髓残余生成红细胞的能力有关。
  • 维生素B6:或可改善贫血。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适用于血清EPO水平较低者。
  • 沙利度胺+泼尼松:有2度或以上外周神经病的患者不宜应用。

减轻脾肿大

芦可替尼

具有缩脾和改善骨髓纤维化的作用,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始剂量主要依据患者血小板水平。服用期间应根据血小板水平、尿酸和乳酸脱氢酶代谢水平调整用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也可引起其他系统感染及病毒再激活。

1,25-双羟基维生素D3

既可以抑制巨核细胞增生,又具有促进纤维组织逆化的可能。副作用在于可能引起血钙浓度升高。

化疗

可使脾脏缩小,白细胞、血小板数量下降,剂量不宜过大,通常3~4周改维持量。

  • 羟基脲:首选化疗药。
  • 白消安:需密切监测血常规。

放疗

主要不良反应为血细胞减少。

  • 针对脾大伴脾区疼痛患者,可采取脾区放疗。
  • 针对胸椎椎体、淋巴结、肺、小肠等非肝脾性髓外造血,可低剂量局部放疗。

骨髓纤维化有哪些手术治疗?

脾切除术

适用于疼痛且药物难治性脾肿大、合并严重恶病质者、依赖输血的贫血患者、并发门静脉高压并曾有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患者。该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约为5%~10%,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可达50%,常见的并发症有:

  • 血栓。
  • 局部感染,脓肿。
  • 肝脏迅速肿大。

部分脾栓塞术

通过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保存部分脾脏功能,避免发生脾脏梗死,使脾脏发挥正常的免疫作用和过滤作用,减少脾切除的副作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原发性髓纤的方法,但术后1年死亡率高达30%,且并发症较多,5年中位生存率约一半左右。需权衡风险谨慎选择。

骨髓纤维化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贫血

属中医血虚范畴,适用于疾病早期症状较轻患者。根据辨证分型可予益气养血、温补肾阳、滋肾阴或温肾活血等药物治疗。

脾肿大

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治疗重在软坚散结。根据辨证分型,气滞血瘀者疏肝化瘀;湿毒瘀血者化湿泄毒;瘀热伤阴者凉血散瘀;气虚郁结型益气活血。

骨髓纤维化有哪些其他治疗措施?

干扰素可以抑制髓系及红细胞过度增生,减少纤维细胞形成,对急性髓纤效果好过慢性髓纤。

骨髓纤维化的治疗有什么新进展?

菲卓替尼(Fedratinib)作为新型的JAK2抑制剂,近期已被FDA批准用于中高危骨髓纤维化的治疗。其临床试验显示,400mg组和500mg组中,分别有35/96名(36%)患者和39/97名(40%)患者的脾脏体积较基线减少≥35%,表现出了显著的临床获益。

其副作用为致命性脑病(包括Wernicke脑病)风险。使用fedratinib之前和在治疗期间定期评估所有患者的维生素B1水平作为临床指示。如果怀疑患有脑病,应立即停用fedratinib并开始使用肠外维生素B1。mg/日或羟基腺0·5~1·0/日。中药可缓解化疗出现的系列副作用。

骨髓纤维化相关视频更多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欧晋平 血液内科

1004次播放

骨髓硬化症严重吗
骨髓硬化症严重吗
王婷 血液内科

651次播放

骨髓纤维化相关音频更多
骨髓穿刺术是检查什么

骨髓穿刺术是检查什么

李红冬 内科 280次播放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症状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症状

李红冬 内科 461次播放
骨髓纤维化相关问答更多
张晓乐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Q骨髓纤维化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
A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包括应用羟基脲,来那度胺...

李冰 李冰 主治医师
Q慢性骨髓炎患者的饮食
A

一定要不能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热...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