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状缺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常见原因包括不恰当的刷牙方法、牙颈部结构特点、酸蚀作用以及应力疲劳等。
唇(颊)侧牙面的横刷法是导致楔状缺损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依据如下:
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是牙体结构的薄弱环节,此处牙釉质和牙骨质覆盖量最少或无覆盖,同时牙龈易在此发生炎症和萎缩致根面暴露,故该部位耐磨损能力最低。
涎腺的酸性分泌、喜吃酸食、唾液pH的变化、胃食管反流等可造成龈沟内酸性环境,可使牙颈部硬组织脱矿,受摩擦后易缺损。
牙齿萌出建立咬合关系后,即开始承受咀嚼压力。牙颈部是牙齿接受咬合力时应力集中的部位,长期应力集中造成牙齿硬组织内部碎裂,极大地降低了牙颈部硬组织的抗机械磨损和化学腐蚀能力。
研究证明楔状缺损的患病与咬合力的增加和积累、患牙承受水平力和创伤力关系密切。
刷牙的慢性机械性磨损、牙颈部酸蚀、偏侧咀嚼、咬合干扰等均可诱发患者出现楔状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