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发病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血液内科

疾病用药:盐酸噻氯匹定片 盐酸噻氯匹定胶囊 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尿激酶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与血栓相关,少数血小板数极高的患者可有出血症状。因此,治疗目标应是预防血栓和出血,降低疾病转化的风险。合理治疗必须建立在对危险度的分层的基础上。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期如何治疗?

对于血小板过高伴有危及生命的出血或血栓并发症者,血小板去除术可作为紧急治疗措施,治疗可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去除血小板,同时可给予患者羟基脲等化疗药物,迅速降低血小板数。一般在3~4小时连续分离相当于患者2倍的血容量,可以使患者的血小板数快速降低到500×109/L。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危险度分层指定具体治疗方案。

儿童ET由于发病率较低,没有统一的诊疗标准。但由于儿童发生血栓的几率较成年人低,且应用氨基水杨酸药物存在Reye综合征等风险,儿童的用药更为慎重及个体化。且血小板控制的目标值可较成年人高。

骨髓抑制药

为本症主要治疗措施,目的是破坏异常的巨核细胞,使得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数正常或接近正常。既往应用二甲磺酸丁酯氮芥(白消安)、苯丙氨酸氮芥(马法兰)等烷化剂,但由于这些药有继发肿瘤的可能性,近年来已较少应用,现仅作为老年患者的二线药物选择。

羟基脲

系抗代谢药,引起继发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目前应用较多。羟基脲作为降细胞治疗一线药物,,8周内80%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可降至500×109/L以下,然后给予适当的维持剂量治疗;若复发,可重新使用。

血常规监测:治疗的前2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月1次,血象稳定后每3个月1次。对羟基脲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可换用干扰素或阿拉格雷等二线药物。

干扰素α

该药对人巨核细胞前体细胞有抗增殖作用,故对本病亦有效,其还能抑制GM-CSF、G-CSFIL-3和IL-11等刺激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表达,以及刺激巨核细胞生成负性调节因子。该药为年龄<40岁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对常规化疗耐药者也有效

部分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后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抑郁等精神症状,因此在使用干扰素前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精神病史。治疗过程中应进行血常规监测:治疗的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血象稳定后每3个月1次。

阿那格雷

通过影响巨核细胞分裂后时相,使巨核细胞不能完全成熟,以减少血小板的生成。研究显示治疗有效率达到94%,对其他治疗产生耐受的患者也有效,是降细胞治疗的二线药物。该药副作用有头痛、头晕、水钠潴留和心悸,但继续使用其副作用常减轻或消失。

阿司匹林

当血小板数过高,并有可能或已经发生血栓时,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但在病程中,若患者血小板>1000×109/L,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出血风险,应慎用。血小板>1500×109/L的患者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患者可换用氯吡格雷。

化疗

骨髓抑制剂

为本症主要治疗措施,目的是破坏异常的巨核细胞,使得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数正常或接近正常。既往应用二甲磺酸丁酯氮芥(白消安)、苯丙氨酸氮芥(马法兰)等烷化剂,但由于这些药有继发肿瘤的可能性,近年来已较少应用,现仅作为老年患者的二线药物选择。

羟基脲

系抗代谢药,引起继发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目前应用较多。羟基脲作为降细胞治疗一线药物,,8周内80%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可降至500×109/L以下,然后给予适当的维持剂量治疗;若复发,可重新使用。

血常规监测:治疗的前2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月1次,血象稳定后每3个月1次。对羟基脲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可换用干扰素或阿拉格雷等二线药物。

放疗

32P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效果佳,且效快。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必要时3个月后重且给药。尽管32P有引起肿瘤的可能性,但对于老年患者仍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哪些手术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于ET的作用尚不明确,但对于ET 转化成的PMF 者,必要时可考虑allo-HSCT。

禁止切脾

因术后可致血小板明显升高,血栓形成。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目前中医对ET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作为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瘀血为其重要病理基础,其治疗总以活血化瘀为主。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哪些其他治疗措施?

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

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相关处理,包括戒烟、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等。

治疗血栓形成和栓塞

若发生血栓形成和栓塞,可用纤溶激活剂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有什么新进展?

对于其他治疗手段效果欠佳的ET 患者,必要时可考虑选择靶向抑制JAK2 V617F 或MPL W515L/K信号传导的试验性药物。JAK2抑制药,如ruxolitinib,在目前的临床试验中,能使近一半的患者血小板数目恢复正常,随访15个月,82%的患者血小板水平维持在600×109/L一下。12%的患者可见JAK2等位基因负荷减低了50%以上。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相关视频更多
血小板太高什么原因
血小板太高什么原因
章志学 血液内科

834次播放

血小板为什么会高
血小板为什么会高
章志学 血液内科

1003次播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相关音频更多
血小板升高的原因及危害

血小板升高的原因及危害

李红冬 内科 549次播放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症状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症状

李红冬 内科 461次播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相关问答更多
张晓乐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Q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A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发生血栓的风险,但是...

朱笋 朱笋 副主任医师
Q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治
A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看一下是什么原...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