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是由来自静脉系统(以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占急性肺栓塞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急性肺栓塞即为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血栓来源,深静脉血栓多发于下肢或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肺血栓栓塞症常为深静脉血栓的合并症。
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两者具有相同的易患因素,可理解为同一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
我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2016年,基于住院患者资料及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据获得的静脉血栓栓塞症人群患病率从2007年的3.2/10万人上升到2016年17.5/10万人。肺栓塞人群患病率从2007年的1.2/10万人上升至2016年的7.1/10万人。
住院患者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比例从2.9‰升至2016年的15.8‰,急性肺栓塞的比例从2007年的1.1‰升至2016年的6.3‰。
我国妇科手术后无预防措施的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9.2%~15.6%,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肺栓塞的发生率高达46%。
肺栓塞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国际注册登记研究显示,肺血栓栓塞症7天全因病死率为1.9%~2.9%,30天全因病死率为4.9%~6.6%。
我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的最新数据表明,静脉血栓栓塞症住院期间病死率从2007年的4.7%下降为2016年的2.1%,急性肺栓塞住院期间病死率从2007年的8.5%下降为2016年的3.9%。
年龄大于40岁者较年轻者发病风险增高,其风险大约为年龄每增长10岁风险增加1倍。
高龄人群,有肿瘤、静脉曲张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患者发病率较高,另外,手术后患者发病率也较高。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根据栓子性质不同,肺栓塞实际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多个类型。
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肺血栓栓塞症占据肺栓塞的绝大多数,有时医生、大众会将肺血栓栓塞症简称为肺栓塞。
在临床中,医生还会根据肺血栓栓塞症疾病进展情况,进一步将其分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两个阶段,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病情变化快,预后差,临床病死率大于15%,需要积极予以治疗。
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存在右心功能不全和(或)心肌损伤。此型患者可能出现病情恶化,临床病死率为3%~15%,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右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临床病死率小于1%。
血栓栓塞肺动脉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肺血管阻力(PVR)增加,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增高可引起右心室肥厚和右心衰竭,称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