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的诊断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最重要的是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显微镜的
阳性所见。IF显微镜所见能为大多数疱病病例的正确分类提供充分和必要的线索。然而,特别是间接免疫荧光阴性的病例,还需作
免疫化学研究(如下),以证明自身免疫反应的靶抗原是BP180和/或BP230。在疾病早期或非典型患者,尚无充分发展的大疱性皮损,诊断就得依靠直接免疫荧光的
阳性结果和靶向
自身抗原的特征。(见表1)
光镜和电镜
在BP的非大疱期或不典型患者,光镜仅能看到表皮下裂隙和嗜酸性粒细胞性海绵水肿,很少能提供特异的信息。在早期水疱的活检标本,典型所见为表皮下疱、真皮上层嗜酸性粒细胞和单一核细胞的炎症浸润。水疱内有纤维蛋白网和数量不等的
炎症细胞浸润(图6),电镜显示形成的表皮下疱在透明板水平。
表皮下疱,真皮和疱腔内由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成的炎性浸润。插入的图片(高倍放大)显示多数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A 病损周围
皮肤的直接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沿表皮基底膜带(箭头)有线状连续的IgG沉积。在
瘢痕性类天疱疮和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可见到相同的标记模式。B 利用盐裂的正常人
皮肤为底物作间接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BP病人血清中的IgG自身抗体能与裂隙(箭头)的表皮侧(顶)结合。人为分离的水平由星号所示。在一组
瘢痕性类天疱疮病人中可见到相同的标记模式。细胞核染为蓝色。
免疫荧光显微镜
在几乎所有的病人中,皮损周围未受累
皮肤的直接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特征性沿表皮基底膜(BMZ)连续、细线状IgG和/或C3(以及比较少见的其他Ig类别)的沉积(图7A),IgG4和IgG1是主要的IgG亚类。仔细分析BMZ的线状荧光模式(N锯齿状与U锯齿状模式),以及用1M NaCl处理过的病损周围
皮肤(即盐裂皮肤)作 IF,有助于鉴别BP与其他自身免疫性大疱病。BP患者的免疫沉积物在盐裂
皮肤的表皮侧(顶部)或在同时在表皮侧和真皮侧。尽管不能作为常规,但计算机辅助荧光重叠抗原图(fluorescence overlay antigen mapping,FOAM)技术可以更精确地确定免疫反应物沉积的位置。
在60%—80%病人的循环中可检测到抗基底膜带抗体IgG, 以及少见的IgA 和IgE 类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常结合于盐裂正常人
皮肤的表皮侧,及少见的表皮和真皮两侧(图7B)。对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底物要选择盐裂的正常人
皮肤,而不是完整的正常人皮肤或猴舌。最后,如果有条件,以
皮肤作底物,或以缺乏诸如BP180或VII型胶原特异性基底膜蛋白的角质形成细胞系为底物,测试循环中的自身抗体,可以精确地确定它们的反应模式。
免疫电镜
免疫电子显微镜并不能广泛使用,用金标记法已证明体内IgG抗体沉积主要在半桥粒下基底细胞膜的外侧,与BP180胞外域的定位是一致的。通过间接免疫电镜,发现针对BP230和BP180的自身抗体分别结合在半桥粒斑(图8)和半桥粒下透明板水平。
在角质形成细胞提取物的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研究中,60%–100%病人血清中有能与180kDa 和/或230kDa分子结合的自身抗体,它们分别对应BP180和BP230(见表1; 图9A,B)。病人血清也常有特异的IgA和 IgE自身抗体。在原核系统或真核系统(如杆状病毒)表达的BP180和 BP230重组蛋白,正逐渐应用于检测自身抗体(图9C)。用包被了BP
抗原特定域(如BP180 的NC16A域和BP180或BP230的C末端)的重组蛋白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s),已发现是检测自身抗体相当特异(>90%)的方法。在未选择的BP患者中进行这个试验,其总体敏感性可能比得上以盐裂
皮肤为底物的间接IF。与免疫印迹相比,ELISA所测的
抗原是在天然条件下,因此与构象抗原的结合活性没有丢失。ELISA检测目前有商品化的产品,能快速鉴定患者血清的反应特性。
根据特征性的免疫病理所见和临床表现,BP可与天疱疮、副肿瘤性天疱疮及
疱疹样皮炎相鉴别。最近的研究发现,表皮下疱患者,在表皮基底膜有IgG或C3的线状沉积,具备以下四个临床指标的,强烈提示BP的诊断:
没有粘膜受累
没有头颈部受累
年龄大于70岁。
然而,将BP与以下自身免疫性的表皮下疱病鉴别有时具有挑战性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EBA)临床表现多样。虽然EBA经典的“非炎症型”有其临床特点,但“炎症型”与BP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与BP患者相同,粘膜也可受累。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LABD)不是一个单一的病,它代表了一组表皮下大疱病。LABD皮疹在成人呈多形性,在儿童,除有生殖器和口周的皮损外,还常有环形和多环形的皮损。后者皮损也常出现在儿童BP患者。
瘢痕性类天疱疮(cicatricial pemphigoid,CP)是一种多相性的疾病,共同点是粘膜受累为主,病程慢性,有形成瘢痕的倾向。
皮肤损害仅见于25%—30%的CP患者,常累及头部及躯干上部。若患者同时有口腔和
皮肤的损害,CP与BP的区分较难。受累粘膜部位明显的瘢痕和有限的
皮肤损害支持CP的诊断,有时鉴别要依靠免疫荧光的结果。
还有一小组病人,特点与BP相似,但循环中的自身抗体是针对表皮基底膜带的特定抗原,包括大约200kDa的蛋白(抗p200
类天疱疮)和105 kDa的蛋白(抗p105类天疱疮),他们的归类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初始(Incipiens)
类天疱疮.老年人,全身瘙痒,伴或不伴皮损,在循环中存在抗表皮基底膜带的自身抗体,且是针对BP180和/或BP230的,但常规IF显微镜检查为阴性。这是一个很困扰的问题。这些老年人中,有一部分最初的直接IF为阴性,最终发展为BP,可以认为患有初始
类天疱疮。对这些患 者作早期治疗,可能会影响本病的临床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