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母质瘤 (钙化上皮瘤,甲床细胞瘤,毛基质瘤,毛束漏斗-毛母质瘤,马勒布钙化上皮瘤,马勒布氏钙化上皮瘤)

发病部位:头部 四肢 上肢 下肢 胸部 背部 腹部 腰部 臀部

就诊科室:肿瘤科 皮肤病科

疾病用药:暂无数据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毛母质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Julian等复习过209例,患者最年幼者为18个月,最老的患者为86岁。发病高峰期女性为5~15岁,男性为5岁。皮损可见于患肌张力营养不良,额顶部秃发和Raynand现象的患者。多发性毛母质瘤有报告可发生于Rubin-stein和Gardner综合征。本病不遗传,但少数有家族史。

  1.好发部位 多见于头皮和面颈部,躯干、肢体及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2.临床症状 肿物位于皮内或皮下,通常单发,偶或多发。罕见情况下,肿瘤呈突出表面界限清楚的暗红色结节,直径一般在0.5~3cm大,最大可达7cm,偶尔更大,基底可推动。常见皮损表现为坚实的、深在结节,偶呈囊性。表面皮肤外观正常,偶因位置较深而呈蓝红色,或呈红色、淡蓝色(图1)。

  

?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即可诊断。

  1.临床特征 深部坚实结节,质硬,与皮肤粘连,可推动。

  2.组织病理 表现为嗜碱性细胞与影细胞构成的细胞团块,影细胞内或间质内有钙盐沉着。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