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部分。
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治疗目标是最小化本次急性加重的影响,预防再次急性加重的发生。
当患者疑似以下疾病,应行以下检查以鉴别。
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可以由多种因素促成,最常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
急性加重可分为如下。
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后,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避免将来再次出现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综合评估分期以及未来急性加重风险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康复治疗、疫苗接种建议、长期家庭氧疗建议、以及其他相关治疗和预防措施。
据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和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可选择在门诊或住院治疗。多数急性加重患者可在门诊接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等治疗;病情较重者,应住院治疗;若病情危及生命需尽快收住ICU。
急诊处理时,应首先治疗低氧血症,并尽快评估本次加重是否危及生命而决定后续治疗场所。
氧疗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的基础治疗,给氧途径包括鼻导管和文丘里面罩(吸氧面罩的一种,氧气经过孔道进入面罩时在喷射气流的周围产生负压,携带一定量的空气从开放的边缘流入面罩,面罩边缝的大小改变空气与氧的比率)。
文丘里面罩更能精确调节吸入氧浓度,吸氧浓度不宜过高,以防二氧化碳潴留及呼吸性酸中毒,以SpO2 88%~92%为目标。氧疗30分钟后应复查动脉血气,以确认氧疗疗效,调整吸氧浓度。
HFNC是一种通过高流量鼻塞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以调控并以相对恒定吸氧浓度(21%~100%)、温度(31~37 ℃)和湿度的高流量(8~80 L)吸入气体的治疗方式。
NPPV是目前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首选的呼吸支持方式,可改善患者呼吸性酸中毒,降低PaCO2、呼吸频率、呼吸困难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和气管插管率等;同时也能避免气管插管相关的附加损害,包括气道损伤、减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镇静剂的使用等。
随着NPPV疗效的肯定,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患者对有创通气的需求越来越少[260]。在积极的药物和无创通气治疗后,若患者的呼吸衰竭仍进行性恶化,出现危及生命的酸碱失衡和(或)意识改变时,宜启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在遵循优先选择吸入药物、坚持长期规律治疗、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上,稳定期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运动耐量。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副作用、合并症、药物可用性和成本、患者反应、喜好和使用各种药物输送装置的能力,来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若患者对于起始治疗反应良好,则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若反应不好,针对最主要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呼吸困难或急性加重),若呼吸困难和急性加重同时存在,则按照急性加重路径进行处理。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做相应调整。药物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祛痰药等。
适用于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可增加运动耐量、减少急性加重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
强烈支持 既往有慢阻肺病急性加重住院史;每年有≥2次慢阻肺病中度急性加重;血嗜酸性粒细胞≥300/μl;有哮喘病史或合并发生哮喘
考虑使用 每年有1次慢阻肺病中度急性加重;300/μl>血嗜酸性粒细胞≥100/μl
反对使用 反复发生肺炎;血嗜酸性粒细胞<100μl;有分支杆菌感染病史
定期使用粘液溶解剂(如厄多司坦、羧甲司坦、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特定人群急性加重风险。对于痰不易咳出者,可以加用祛痰药。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
在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重度、极重度和伴有急性加重病史的慢阻肺病患者中,罗氟司特可改善肺功能并减少中度至重度急性加重。PDE4抑制剂可改善肺功能并减少中度和重度急性加重和使用LABA/ICS组合患者的肺功能并减少急性加重量。
长期(一年以上)使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可减少急性加重量风险,长期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和听力障碍。
慢阻肺病稳定期患者需要医生评估是否达到长期家庭氧疗的指征,给予处方长期氧疗。一般是经鼻导管吸入氧气,流量1.0~2.0L/min,每日吸氧持续时间长期氧疗的目标是使患者在正常安静状态下,达到氧分压(PaO2)>60 mmHg和/或使氧饱和度(SaO2)升至90%,这样才可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保证周围组织的氧气供应。
呼吸康复是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为患者量身打造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运动训练、教育和自我管理,可以改善呼吸困难、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呼吸康复方案最好持续6~8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建议每周进行两次运动训练。此外,也应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慢阻肺病主要依靠内科治疗(氧疗、药物治疗等),外科方法(肺减容术、肺大疱切除术、肺移植术)只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极重度慢阻肺病患者。
该手术通过切除上半部分已经损伤的肺组织,给剩余健康肺组织足够的扩张空间,进而提高患者的肺功能。适用于上叶明显非均质肺气肿康复训练后,运动能力无改善的部分患者,但其费用较高,属于试验性外科手术的一种,不建议广泛应用。
肺移植术即用手术的方式,用同种异体的健康肺取代丧失功能的病肺。对于极重度中晚期慢阻肺病患者,如果有合适的肺供体,肺移植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容量。但患者术后有发生器官排异的风险,且患者术后需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
肺大疱是因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肺组织中形成的无功能含气囊腔。肺大疱切除术就是通过手术切除肺大疱,进而帮助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针对有指征的患者,该手术可减轻呼吸困难程度和改善肺功能。
慢阻肺病的内科介入治疗是基于外科肺减容术的原理和患者获益分析,为减少外科肺减容术相关并发症及病死率,而开展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ronchoscopic lung volume reduction, BLVR)。
尽管各种BLVR技术在形式上存在差别,但其目标均为减少肺容积,改善肺、胸壁和呼吸肌力学特征。目前在国际上应用最广且我国批准临床应用的是支气管内活瓣(endobronchial valve, EBV)植入肺减容术。EBV为一种单向活瓣,允许靶肺叶残存气体单向排出体外,从而造成肺不张,实现肺减容。
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标准内科治疗相比,EBV植入肺减容术能改善肺功能、呼吸困难、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该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靶肺叶无叶间旁路通气。异质性肺气肿患者较均质性肺气肿患者能获得更大的受益。该技术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瓣膜移位、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等,针对气胸并发症应积极规范处理。
其他BLVR技术有待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探索不同BLVR技术的最佳适应人群,评价长期有效性及对预后影响因素,是未来关注的重点问题。
534次播放
680次播放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鉴别诊断
心力衰竭与慢阻肺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