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慢性心肌缺血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在固定狭窄或部分闭塞的基础上发生需氧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心肌血氧供需失衡。目前将发病原因分为4类:
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主要分为4种。
当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时,会使动脉管腔狭窄,当管腔狭窄超过50%时,冠状动脉血液循环量便会下降。正常人在心脏需氧量增加时可通过动脉扩张增加供氧,稳定型心绞痛由于斑块阻塞动脉,发生相对的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心绞痛。这也是稳定型心绞痛最常见的机制。
当冠状动脉受到刺激(如吸烟、自身体液调节)时,可使血管发生暂时性痉挛,使血管管腔收缩,从而导致心肌供血的突然减少,这是产生心绞痛的又一重要因素。
指的是一部分人有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症状,并且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但行冠脉造影时却未发现明显的冠脉狭窄。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此类患者的心内膜有纤维斑块,但不浸润组织,可能为微循环异常所致,所以称之为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是一组走行于心外膜下结缔组织中的动脉血管,当有一段冠状动脉行走于心肌内时,这束心肌纤维则被称为心肌桥。行走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
当心脏规律跳动时,心肌便会产生规律的收缩,壁冠状动脉也会被规律的挤压,从而产生远端心肌缺血,临床上可表现为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通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发作多由体力劳动或情绪变化(如过度兴奋、恐怖、紧张、发怒、烦恼等)所激发。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饱餐、寒冷、感染等情况下也容易诱发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