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脂肪吸收不良 (小儿脂肪泻)

发病部位:腹部

就诊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儿科

疾病用药:暂无数据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与其他吸收不良综合征相鉴别:

  一、糖吸收不良(sugar malabsorption) :

  1、病因:

  正常人乳糖摄入后被小肠黏膜刷状缘的乳糖酶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而吸收,各种原因造成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使牛奶中特有的乳糖不能在小肠内充分水解和吸收,造成乳糖吸收不良(lactose malabsorption)。

  2、临床表现:

  (1)水样便:

  患儿进食乳类食品后出现渗透性腹泻,为水样便,粪脂不增加,粪便酸臭,有泡沫。

  (2)腹胀、腹痛:

  常有腹部不适、腹胀、排气增多的表现,严重者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相关检查:

  (1)粪便还原糖测定(fecal reducing sugar determination):

  Clinitest试纸、改良班试剂或醋酸铅法可进行还原糖测定,如≥0.005提示糖吸收不良。

  (2)糖-呼气试验(sugar-expiratory test):

  摄入某种试验糖前后,测定呼气中的氢气或14CO2,摄入试验糖后,呼气氢升高或呼气14CO2降低表示对该试验糖吸收不良。

  (3)小肠黏膜活检双糖酶活力测定:

  糖吸收不良者,一种或数种双糖酶活性降低。

  4、鉴别要点:

  一旦停食乳类食品或除去不耐受的糖类,腹泻症状可迅速缓解。

  二、蛋白质吸收不良(protein malabsorption) :

  1、病因:

  单纯的蛋白质吸收不良罕见,一般均在肠黏膜广泛受损时,与脂肪或糖吸收不良同时发生。

  2、临床表现:

  粪便颜色浅,有臭皮蛋气味,并出现与低蛋白血症有关的症状,如水肿、腹水等,而尿蛋白常阴性。

  3、相关检查:

  (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降低而无尿蛋白增加。

  (2)静脉注射25~50U 51Cr(铬)标记的白蛋白,然后测定96h内粪便中51Cr的排出率。正常值为0.001~0.007,如排出增多,提示蛋白吸收不良。

  (3)测定粪便中的α1抗胰蛋白酶:

  通过测定血和粪便中的α1抗胰蛋白酶的浓度可获知蛋白质漏出的程度。干粪中正常值为0.8~1.0mg,>2.6mg为蛋白质吸收不良。
 

小儿脂肪吸收不良相关问答更多
魏春根 魏春根 副主任医师
Q小儿腹泻能吃什么
A

小儿腹泻不能吃高脂食物,因为消化能力降低...

王朔 王朔 主任医师
Q小儿肥胖症的原因
A

对于儿童肥胖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