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CS)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心排出量不足,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进一步体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原因有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等。
患者表现为精神神志改变、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呼吸困难严重低氧等。休克若未及时处理或纠正不当,会因循环衰竭死亡。
心源性休克是危急重症,是目前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容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尽管近年来由于治疗新技术及措施应用使存活率有所提高,但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而且很少有循证治疗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室功能障碍仍然是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
2019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专家共识声明对心源性休克的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从A到E共5期,并从体格检查、生物标记物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释。
阶段 | 描述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血流动力学改变 |
---|---|---|---|---|
A(a risk) | 尚未出现CS表现,但存在发生风险。包括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既往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等 | 颈静脉搏动正常;呼吸音清;皮肤温热且灌注良好 | 肾功能正常;乳酸正常 | 血压正常;心指数≥2.5;CVP<10;PA sat≥65 |
B(Beginning CS) | 有低血压或心动过速,但无灌注不足 | 颈动脉搏动异常升高;肺部听诊啰音;皮肤温热且灌注良好 | 乳酸正常;轻微肾功能损害;BNP升高 | SBP<90或MAP<60或较基线降低>30MmHg;脉搏≥100;心指数≥2.2;PA sat≥65 |
C(Class CS) | 表现为低灌注的患者需要在容量复苏后进行治疗(如强心药、升压药及机械支持等)以恢复灌注 | 可出现以下表现:面色灰白、斑驳、晦暗;双肺广泛罗音;Killip3级或4级;皮肤湿冷;精神状态差;尿量<30Ml/h | 可有以下任何一项: 乳酸盐>2mmol/L; 肌酐加倍或GFR下降>50%; LFTs升高; BNP升高 | 可有以下任何一项: SBP<90或MAP<60或较基线降低>30mmHg;需要用药物/器械维持上述水平。 心脏指数<2;PCWP>15;RAP/PCWP≥0.8;PAPI<1.85;心输出量≤0.6 |
D(Deteriorating) | 与C类相似但正在恶化,他们在接受治疗后未产生疗效 | 出现阶段C中任何一项,且呈逐渐恶化趋势 | 出现阶段C中任何一项,且呈逐渐恶化趋势 | 出现阶段C中任何一项,且需要多个升压药或增加机械循环支持以维持水平 |
E(Extremis) | 正在进行心肺复苏或体外膜肺氧合,并接受其他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 | 无脉 | pH≤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