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国内外所有的临床研究均证实:
因为保守治疗对胸椎管狭窄症无效,所以对于症状明显呈加重趋势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来说,应尽快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暂时不手术,应用营养神经药和减轻肌张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力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或维持症状不发展。同时,可以配合腰背部理疗(缓解腰背部疼痛),并注意加强保护,预防外伤。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确诊胸椎管狭窄症后的合理治疗策略是:如果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症状已较为明显,应尽快手术治疗;如果症状轻微(比如仅仅感觉下肢发麻而行走完全正常),可严密观察,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时再尽快手术。
首先要了解一下胸椎管狭窄症手术的原理。从病理学角度讲,胸椎管狭窄症致病的因素首先是胸脊髓受到压迫,其次是狭窄节段的椎间关节不稳定。上述两种因素合并存在时,患者的症状往往更重,病情发展会更快。因此,在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时的策略便是“反其道而行之”: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节段稳定,也就是常说的脊髓“减压”+“固定融合”。
不难发现,减压也好,融合也好,都没有直接对脊髓内部的病变进行任何的处理。
截至目前,医学尚未进步到能够通过手术使脊髓内部的损伤达到完全康复的程度。恰恰相反,手术中要做的是尽量避免触碰脊髓,想尽办法在实现充分减压的过程中减少对脊髓的机械刺激。手术的结果是将脊髓“解救出来了”,不再受外力的压迫了,但长期受压导致的脊髓内部的病理改变需要经过数月之久慢慢康复。
所有的胸椎管狭窄症术后的患者均有必要进行康复锻炼,以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而对于那些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而言,术后从骨科出院之后尽快到专业的康复机构(专业的康复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的康复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包括显微镜、通道、脊柱内镜等多种微创的技术方法用于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国内有学者进行脊柱内镜治疗短节段的胸椎黄韧带骨化或胸椎间盘突出,初步观察疗效满意,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这个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将来,相关微创手术技术进一步成熟和普及之后,广大患者将会受益。
所以在变成出现胸椎部位疼痛情况以后,一定...